華盛頓大學智財碩士的求學心得——求學篇

繼前一篇分享完 華盛頓大學智財碩士的求學心得——生活篇 後,終於完成了「求學篇」!留學的心得會分成以下三篇:

  1. 生活篇,包含了剛到美國的心情,台美文化間的差異。
  2. 求學篇,包含課程介紹,唸書的筆記分享等等。
  3. 休閒及飲食篇,學習做菜的過程,一直到後期開始接觸拿鐵和拉花,還有入坑桌遊、爬山、滑雪各種體驗。

關於如何申請學校,可以先參考申請心得:美國智財法碩士 LLM in IP Law 申請心得。本篇求學篇的架構會分成三個部分: 「自己的問題,自己回答」、「我選修的課程」以及「總結」。希望對華盛頓大學法律課程感到興趣的讀者可以有所幫助~看完本篇有任何問題也可以來信詢問。

<< 求學篇開始 >>

壹、「自己的問題,自己回答」

申請上之後,曾事先詢問畢業學長姐一些問題,以做好心理準備。我把當時問過的問題拿出來分享,以現在的身份回答看看。 看起來當初我對學制的不同感到比較緊張。問題如下:

關於課程,因為 UW LL.M. 課程是四學季制 Quarter System(每學季約10週),您是否對學季制有所了解,比較擔心以下問題: 
一、 學季制是否會造成學習上的困難?吸收不良情況?
二、 學季制有什麼好處呢?
三、 有沒有雷課或雷教授?
四、 有沒有必上的推薦課程?

一、 學季制是否會造成學習上的困難?吸收不良情況?

我沒有吸收不良的情況。反而,我還滿喜歡四個學季制的上課步調(春、夏、秋、冬。通常夏季課程選擇比較少,如果選擇延畢,可以放一個學季的暑假)。就我的感受來說,影響吸收效率的因素分成:「預習程度」、「課堂筆記」、「複習程度」三個部分。

(一)、 預習程度:

1. 有沒有唸完?

上課文化以課前的「預習」為重點,再把課前吸收的內容和筆記帶到課堂上討論。如果沒有預習的話,會跟老師講課沒有共鳴,以致於漏掉一些微妙的細節,非常可惜。

但是,由於閱讀量實在很大,且通常課程是間隔一天上課(例如:週一、三上課),這間隔一天的閱讀可能多達30頁。於是你要在假日和其他空閒時間提早閱讀,否則難以跟上閱讀進度。(我自己是覺得有點困難,我閱讀速度慢慢的…汗汗汗)。

然而,提前閱讀大量判決的缺點是,常會發生「想不起來案件事實細節」的情況。這時候預習的深度和筆記就很重要了。

2. 有沒有抓到重點?

大量閱讀之後,如果「預習的深度」足夠,找的資料夠多的話,比較不會忘記。手寫筆記搭配電腦筆記:我自己是使用 Evernote(非業配啦,自己也用了快六七年了吧!)。好處是擷取網站快速、以關鍵字搜尋資料時非常方便,更可以有系統地分類筆記。

華盛頓大學智財碩士的求學心得——求學篇 4

另外,搭配網路上資料時,可以找整理好的判決要點,使用付費的「CaseBriefs」、「Quimbee」網站,增加閱讀「效率」和理解「爭點」。不過,有些 case brief 並不會把事實解釋得很清楚,那些「產生訴訟爭端的細節」才是整個訴訟的精華。閱讀原判決書內容後,聽到老師講課時才能更深刻體會。而且,課堂上與老師討論這些細節更是有趣!現在回想起來,有些課沒有做到這一個層次的討論稍嫌可惜。

⬆︎回到目次

3. 準備上課資料

前面提到,預習的深度是否足夠,包含事前資料找得夠不夠多,Evernote可以做到很好的事前準備。首先,我會先看 case brief,再找中文資料,把他們通通命名好之後,再將有用的重點事前複製到「上課當天的記事頁」。當天上課的筆記分成:課程 Syllabus 規劃的進度放到 Agenda/Assignments 註記;預習的筆記放在 Preview;上課老師講課的筆記放在 In-Class Contents;以及複習的筆記放在Review。

⬆︎回到目次

(二)、課堂筆記:

1. 打字速度

多數人現在是以電腦做筆記,少數用紙筆記錄或是使用平板搭配手寫筆。電腦打字的方式遠勝於手寫。而且,在英語授課之下,很難跟上老師的說話速度。如果英打夠快的話,就可以記下老師大部分的內容。像我就是英打速度不快,跟不上老師語速有點挫折⋯⋯。有時課上完後,筆記只有一兩行字而已。

2. 課堂錄音

除非真的非常重要,不然不太會拿出來聽。要注意,有些老師不允許錄音,要記得事先徵求同意。另外,在第一個學期時,我經常使用學校的錄影系統,當天就可以觀看上課錄影,滿方便的。

(三)、複習程度:

除非有小考,不然也沒什麼複習的時間,那些時間都被拿去作為預習的閱讀了。不過所謂的複習,也可以是課堂上翻閱之前的筆記。這時候利用軟體做筆記就非常有優勢了!直接用關鍵字搜尋,就可以找到相關的句子或是資料,然後做交互參照連結,非常方便。Evernote 剛好可以做到很好的分類和記事本內部連結。

(四)、小結:

整體下來我認為,「預習程度」是影響吸收最重要的部分。原文判決的內容非常的長,閱讀方式和速度要提升,找各式資料先記在記事本或是課本上,可以快速找回記憶。然而,實際上有時候是:「沒時間了,只好看判決摘要就好」。在閱讀轟炸之下,一週閱讀量來到數百頁以上,沒有時間一字一字看。另外,有時消極地選擇只看摘要,是因為有些判決你看了兩個小時,老師用兩分鐘帶過的去的時候,你心就涼了⋯⋯。

⬆︎回到目次

二、 學季制有什麼好處呢?

  • 授課時間短
    • 一學期「上課時間」約10週,相對短的好處就是比較不容易精神疲乏。兩學期制的話,學生一開始都很有活力的回答問題,充滿正能量;學期末就覺得疲乏不想做筆記,甚至不想來上課,這種情況在台灣18週的學制更容易發生。
  • 體驗到更多元的課程
    • 雖然每一學期時間短,但因為共有三個學期,能夠修更多不同的課程。我之前有考慮上MBA的課程,但覺得要花太多錢也就作罷。其實當初已經找好想上的課程,但並沒有實際去詢問商學院是否能跨院修課。
  • 關於延畢
    • 值得一提的是,大約一半以上的同學會選擇延畢一學期,用來準備律師考試。而且,律師的考試資格要求更多的學分數,通常在三學期內無法招架。
    • 提醒一下,如果要考專利代理人,可以用OPT考,OPT要等畢業後才能開始生效。如果選擇不延畢,準時於前年夏天前畢業,然後應試。可以提早近半年時間考試

三、 有沒有雷課或雷教授?

  • 不敢說沒有,但以我自己親身體驗的話,Advanced Patent 和 Advanced Trademark 選其中一個就好了,因為兩門課是同一個教授,在同一學期上。當初的授課老師是Takenaka,他是個很有料的教授。但是!但是!上他的課很累,因為口音和語速偏慢,上的有點累。不過,課程中會穿插許多不同講師來授課,豐富且多元。但兩門課的外聘講師有重複,所以才會說選一個上就好了。

四、 有沒有必上的推薦課程?

  • 我自己是很喜歡 Tutorial 的課程,因為小班,可以跟老師更多互動!在這種環境下我很喜歡跟老師討論,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我最喜歡的課是Trademark Practice。由Chad Smith,前商標審查官授課,目前是個獨立執業的商標律師,一個充滿活力的講師。課程包含如何檢索、申請、答辯商標案。
  • 再來是 Draf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censes,由Robert Gomulkiewicz 授課。包含大量的練習機會還有課堂上的討論互動!非常有價值的課程。後面會再詳細介紹我所上過的課程。

⬆︎回到目次

以上大致就是我在入學以前對華盛頓大學法律課程的一些疑問,沒有問到很細的「老師風格如何」、「用什麼教材」、「書大概多少錢」。我在第二部分中「課程介紹及心得」會分享更詳細的資訊。

貳、「我選修的課程」

一、修課規則和費用:

有興趣申請學校者可先參考課程大綱,如果確認要申請本校的智財碩士可以參考我的申請心得:美國智財法碩士 LLM in IP Law 申請心得 。選課之前,有幾個規則要了解一下,僅列出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注意事項:

  • 必修課 Foundation:必修課沒通過不能上 Advanced的課程。
  • Clinic :有限制名額,需要跟教授面試,要服務校內的學生或新創,連續上三個學期。
  • Tutorial :小班編制約10人左右上課。
  • Practicum :跟 Practice 大同小異
  • LL.M.最低寫作學分:詳細需要問 Advisor是否滿足,如果修課規劃沒問題,可以順利畢業。
  • 學分抵免:如果有完成「暑期先修」或出示其他認可「學分證明」,可以抵免某些學分。例如免修基礎的 American Legal Systems(B550)。
  • 教科書:可以到 University Way NE 上的 University Book Store 購買,越早確定教科書去買越好,二手可能很快就完售。Amazon 也可以隨時追蹤,否則可能會多花好幾百鎂買新書。

費用:就 LL.M. IP 來說,畢業學分是 40 學分。如果想要超修是沒有關係,但就是每學分會收大約 900 美金。我的畢業學分是 41 個,所以總和是 US$36,900,不含獎學金。

⬆︎回到目次

二、課程介紹及心得:

一課程介紹,包含:「授課老師」、「教材」、「課程內容」及「心得」;其中,該心得包括學期的「小結」。我會以顏色來區分學季,以免眼花撩亂!秋季是橘灰色、冬季是藍灰色、春季是綠灰色。

(一)、 2019 Autumn

本學期選的課程有
1. Trademark and Trade Secret Law
2. Patent Law
3. American Legal System
因爲我決定要延畢享受中間的暑期,以及利用最後一學期準備專利代理人考試,所以把著作權法留到最後一個學期。著作權是一個比較多元的課程,先前同學反應認為老師上課速度有點快,所以我決定延到最後一學期修。事後我覺得我的選擇是正確的,著作權是有點難上手。

1. Trademark & Trade Secret Law (P502) 4 credits

  • (1). 授課老師:以往是由 Professor Gomulkiewicz 授課,但在我這屆是由 Xuan-Thao Nguyen 阮春草教授授課,曾在台大法律系當過一年客座教授。
  • (2). 教材: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New Technology 2018 – Peter Menell 大約US$40
  • (3). 課程內容:因為不曉得之後有沒有機會給 Prof. Nguyen 上課,所以我就著重在課程安排上介紹,對讀者比較有參考價值。課程的安排先教營業秘密法,再教商標法。
    • 2018年版的課本,大致上選讀以下判決來當作教材:
    • Rockwell Graphic Systems, Inc. v. DEV Industries, Inc., 925 F.2d 174 (7th Cir. 1991) 
    • E.I. du Pont deNemours & Co. v. Christopher, 431 F.2d 1012 (5th Cir. 1970)
    • Smith v. Dravo Corp., 203 F.2d 369 (7th Cir. 1953)
    • Kadant, Inc. v. Seeley Machine, Inc., 244 F.Supp.2nd 19 (N.D.N.Y. 2003)
    • Warner-Lambert v. John J. Reynolds, Inc., 178 F.Supp. 655 (S.D.N.Y. 1959)
    • Edwards v. Arthur Andersen, (81 Cal. Reptr. 3d 282 (Cal. 2008) 
    • PepsiCo, Inc. v. Redmond, 54 F.3d 1262 (7th Cir. 1995) 
    • Winston Research Corp. v. 3M Corp., 350 F.2d 134 (9th Cir. 1965)
    • Kewanee Oil Co. v. Bicron Corp., 416 U.S. 470 (1974) 
  • (4). 心得:
    • 在上營業秘密法時,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幾個判決是:Warner-Lambert 的李施德霖漱口水,對於契約內營業秘密的解釋;還有像是加州州法強勢限制公司與員工訂定不平等的競業禁止條款,換句話說,員工可以跳槽同行業的公司,雇主不得限制期間等規定;另外,「營業秘密的定義」和「合理保護措施」也是這堂課的重點,在Rockwell Graphic Systems, Inc.一案之中有提到。另外,Residual knowledge clauses 也是本課程的重點之一,講述「員工將營業秘密記在腦袋後跳槽」的情況,這部分在第三學期的Drafting可能會帶到一些。
    • 營業秘密的保護,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近年來中小公司逐漸意識到這點的重要,我自己在這堂課也學到了很多實用的觀點,了解營業秘密法「所要保護的價值」。

2. Patent Law (P508) 3 credits

  • (1). 授課老師:Andy Culbert
  • (2). 教材: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New Technology 2018 – Peter Menel
  • (3). 課程內容:主要當然是從101, 102, 103, 112, 直接侵權, 間接侵權, 設計專利, 權利耗盡, 損害賠償。課程選讀的判決大致如下
    • O’Reilly v. Morse, 56 U.S. (15 How.) 62 (1853)
    • Parke-Davis & Co. v. H.K. Mulford Co., 189 F. 95, 103 (C.C.S.D.N.Y. 1911)
    • Funk Brothers Seed Co. v. Kalo Inoculant Co., 333 U.S. 127 (1948)
    • Gottschalk v. Benson, 409 U.S. 63 (1972)
    • Alice Corp. v. CLS Bank, 134 S.Ct. 2347 (2014)
    • Graham, KSR, Philips, … 
    • NTP v. Research in Motion, 418 F.3d 1282
    • Microsoft v. AT&T, 550 U.S. 437 (2007)
    • Quanta; Lexmark
    • 最後成績是以期末考試為結算,如果有從事美國專利經驗的話,考試內容真的不難,可以輕鬆高分。
  • (4). 心得:
    • 專利當然是最認真的一堂課!但是當時剛到的時候聽力真的不好,課程幾堂課又有講話超快的講師來上課,一度吸收困難。學期中的兩位講師都在Perkins Coie服務。
    • Andy講話有點可愛,上課的方式幽默,節奏不會太快。他不太會積極點同學回答問題,但心裡很期待與學生更多互動。之前學生認為課堂上的互動太少,所以老師正在改變他的上課風格(增加課堂提問次數)。這時候LL.M.有實務經驗的同學可以更積極地跟老師討論,刺激課堂的互動能量。
    • 另外,在國外唸書最難得的是:「可以直接獲得講者的想法」。例如:對於專利法保護某些「價值」的想法。其中,例如永遠吵不完的「專利適格性」的爭議、比較少討論的「因實驗目的公開」以及會對台灣產業造成衝擊的「間接侵權」等等。針對「公益」和「私益」之間的衝突來討論,可以得到更多不同的啟發。
    • 最後,因為由於沒有接受這種系統性的法學教育,我自己的感受滿深刻的。我覺得學習到很多重要的觀念,或是意識到以前不會特別留意的觀念。例如:專利適格性的判決。透過原文的閱讀,可以更強烈感受到大法官傳達對「preemption」的想法,但從中又可以看到各種糾結和混亂。在Diehr案中,持不同意見的大法官在比較Flook與本案的差異 “[T]he postsolution activity described in the Flook application was no less significant than the automatic opening of the curing mold involved in [Diehr].” Diamond v. Diehr, 450 U.S. 175, 215. 法官們討論專利說明書中描述「發明的應用」和「發明的適格性」之間的關聯時,在各種先前判的各種準則中打轉,讓人產生混亂。有時候也覺得滿有意思的!
    • 說到適格性突然想到,我在三個學期結束後擔任暑期CRARIP研討營的志工,活動有邀請一位來自 George Washington 的教授,Martine Adelman,來擔任講師。課堂上他就對大法官的判決各種批判,還會忍不住就拍桌。當時是一位年輕的律師在台上上課,但 Martine 實在忍不住打岔,不斷打斷課堂節奏到講者都有點尷尬了,哈哈哈。但不得不說,犀利地批評判決實在是太有風格了!印象非常深刻!

3. American Legal Systems and Method (B550) 4 credits [requirement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1). 授課老師:Dana Raigrodski
  • (2). 教材:
    • 1. TERRILL POLLMAN, JUDITH M. STINSON, & ELIZABETH POLLMAN, LEGAL WRITING: EXAMPLES & EXPLANATIONS (2d ed. 2014) (ISBN-13: 978-1454833963)
    • 2. TONI JAEGER-FINE, AMERICAN LEGAL SYSTEMS (2nd ed. 2015) (ISBN-13: 978-1-4224-2397-4)
    • 3. BEAU STEENKEN & TINA M. BROOKS, SOURCES OF AMERICAN LAW: AN INTRODUCTION TO LEGAL RESEARCH (3d ed. 2017), https://www.cali.org/books/sources-american-law-introduction-legal- research#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free)
    • 4. THE BLUEBOOK: A UNIFORM SYSTEM OF CITATION (20th ed. 2015) (ISBN-13: 978-0692400197)
    • 這門課的教材非常繁雜,基本上應該是每年都會有調整。但其中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教科書是這本 《Toni Jaeger-Fine, AMERICAN LEGAL SYSTEMS》。裡面的表格整理得很清楚,可以買一本當作工具書。
    • Bluebook 這本工具書如果有二手的話可以考慮購入,我自己是買起來了,翻閱也比較方便。
    • LEGAL WRITING: EXAMPLES & EXPLANATIONS 這本書就買二手就夠了。
  • (3). 課程內容:
    • 課程內容會注重在美國的法律系統、寫作方式、標點符號格式、引用判決或法條的格式、Memo 的撰寫和分析、case brief 的撰寫等等。
    • 這門課很紮實地教了許多實用的技巧,對我這種沒念過法律系的人來說可以學到很多~!這門課也是少數我會聽錄影檔的課,因為上課節奏滿快的,當時也還沒習慣老師的口音。
    • 這門課最後會有個寫作,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寫。主要是要讓學生練習引用格式及論述技巧等。另外,報告的引用有最低門檻數量,好像是25個。我最後的學期報告也分享在我的網站上了,請參考:Can AI algorithms be patented under AIA?
  • (4). 心得:
    • 這門課有兩位老師,當初選課時不能選老師,LL.M.就是分配到Dana。整體來說老師很認真,有問題都可以在課堂討論,但因為課程安排很緊湊,有時候會晚點下課。
    • 成績不會太差,成績給分有分好幾次作業,和期末報告,好好把握就輕鬆過關!

4. Autumn Quarter 小結:適應及閱讀轟炸的一個學期

  • 總體來說,這學期就是在適應英文聽力、口說表達、筆記和閱讀速度。
    • 關於英文聽力:英文聽力就是天天開 Podcast,在晾衣服的時候聽、煮飯的時候聽。Podcast 最常聽的是 Freakonomics Radio。(他的聲音很好聽>///<)
    • 關於口說表達:首先要克服開口的障礙和文法潔癖。「語言是用來溝通的」不要「太過注意」自己口說文法的精確度,因為那樣的話會減少很多說話的機會。我自己常在社交場合主動跟別人說話。比較奇怪的是,我會在洗澡的時候自言自語今天做了什麼事情。另外,我有時候也會跟電梯裡的人或店員聊天,就是到處尬聊,然後聊到對方尷尬又不失禮貌地微笑。
    • 關於筆記和閱讀速度:作筆記每個人有自己的習慣,我的話就是會把 Evernote 建立範本,分成每一堂課。每一堂課的筆記內分成 Agenda, Preview, In-class contents, Review。閱讀速度的提升真的就是要習慣一下,光是中文判決就夠難讀了,讀英文的判決時常需要重複讀某一句話好幾遍。不過保持著英文寫作習慣就是「第一句話是Topic sentence」還有邏輯上段與段之間的相扣,讀起來會輕鬆一點。

⬆︎回到目次


(二)、 2019 Winter

這學期有
1. Patent Prosecution 
2. Advanced Patent Law 
3. Advanced Trademark Law
4. Transnational IP Enforcement Tutorial
這學期的課程我覺得有點空虛,因為主要是要做期末報告,然後Advanced patent,  Advanced trademark 和 IP enforcement tutorial 都是 Takenaka Toshiko主持。雖然課程中會有一些講師來上課增加課程的多元性,但比較之下就不像第一學期那種扎實的和緊湊節奏來的爽快。(可能是少了大量的閱讀,少了點刺激感!)

1. Patent Prosecution (P550) 3 credits

  • (1). 授課老師:Karl R. Hermanns, Jeff Sakoi
  • (2). 教材:老師準備的Slides
  • (3). 課程內容:
    • 兩位老師都在 SeedIP 服務,SeedIP 也算是大間的事務所。
    • 主要分成兩個部分,化學生技類和機械電機類。因為老師有兩位,兩位隔週輪流上課。Karl R. Hermanns 負責化學生技類,Jeff Sakoi負責機械電機類。主要課程著重在實質的撰寫和書寫格式,不太會提到申請程序。一開始會簡單帶過專利基本概念,然後進入一點專利文件的介紹,再到實際練習撰寫說明書、答辯、修正等。
  • (4). 心得:
    • 如果你不夠積極地詢問老師的話,對有經驗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教得太淺。盡量丟問題給老師回答,會比較有趣。班級人數不多,大約在十人左右。所以好好利用課堂時間把老師問倒!
    • 因為老師們都是實務經驗豐富的人。可以問問他們怎麼做業務~!

2. Advanced Patent Law (P545) 3 credits

3. Advanced Trademark Law (P546) 3 credits

4. Transnational IP Enforcement Tutorial (P590) 2 Credits 

  • 這三門課我一起說,因為授課都是由 Takenaka Toshiko主持,商標另外有Chad Smith 還有其他來訪的講師,有中國也有歐洲的,有可能會變動。
  • 相對第一學期沒有這麼有系統,大概是因為授課內容會依每年的時事變動有影響。Tekenaka自己也有一些研究正在進行,她也會用她的研究內容來上課。總之,是個主題會跳動的課程。就我的感受上,對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才會比較專心。
  • Advance 課程最後都會有一個小組報告。小組報告最麻煩、但也最有趣的是「組員之間的溝通」,你可能因為一件小事要溝通很久!但所幸我沒有遇到太多摩擦,因為我們選擇一個大方向,然後大家各做各的,最後湊在一起。最後的報告也沒有預演,頂多是互相提醒時間快到了。聽同學的報告其實蠻累的,大家並非專業的講師,內容有時呈空泛;在專注度有限之下,資訊的吸收率低落…。

5. Winter Quarter 小結:感覺有點空虛的一個學期

學期間遇到難得西雅圖下大雪,停了幾次課,我自己覺得有點虧大了,因為換算下來一堂課是大約3000~4000吧,我印象中大概20,000多被放掉了,有夠衰。

⬆︎回到目次


(三)、2019 Spring

這學期有:
1. Legal Protection of Computer Software
2. Draf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censes
3. Patent Prosecution and Counseling Practicum
4. Trademark Practice
這幾門都是我很喜歡的課,這學期非常充實!尤其是 Drafting License 和 Trademark Practice。

1. Legal Protection of Computer Software (P547) 3 credits

  • (1). 授課老師:Robert Gomulkiewicz
  • (2). 教材:Software Law and Its Applications (2E 18) by Gomulkiewicz 大約US$150
  • (3). 課程內容:
  • (4). 心得:
    • 老師上課的方式非常有趣且生動,也常拋出開放式的問題讓大家思考,有時會引起大家激烈的討論。雖然是大班級課程,但與老師間的互動卻不少。有一次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課堂上大家分組作為不同事務所提供法律意見,應付老師所扮演的刁鑽軟體工程師。(這工程師真的很機車,非常不受控制!) 像是 「可是我想要這麼做欸,法律難道不是保護我這種人嗎?」 、「可是我聽其他事務所不是這麼說的噎」、「你對自己的建議有信心嘛?」(但怎樣刁鑽都沒有跑路的客戶糟。)
    • 總之,整個課程下來是滿活潑的,上課氛圍容易跟同期學生的積極度有影響。

2. Draf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censes (P577) 3 credits

  • (1). 授課老師:Robert Gomulkiewicz
  • (2). 教材:Licens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4e 18) by Gomulkiewicz 大約 US$250
  • (3). 課程內容:
    • 豐富的練習機會,你花越多心思在這門課收穫越大!一個作業你可以把它當作一篇報告,也可以交差了事。課堂中針對每一個問題,老師會挑幾個同學把他們所寫的授權條款投影給大家看,然後問那位同學為什麼這樣寫。我覺得這種上課方式真的很棒!除了可以看到其他同學的想法,還可以另外跟老師討論各種實戰的情況,非常推薦!Professor G的課不會讓你失望。
    • 其中有四次 Problem 作業:回答一些情境題,像是:Does an exclusive license grant mean that the licensee is the only one who has right in the licens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 information?
    • 還有五次 Exercises 寫授權條款的作業,像是:You are the attorney for PatentCo in the patent licensing transaction between patentCo and DellCo, discussed above in Problem 4. How would you have drafted the “Patent Grant Provision” of the agreement so as to avoid subsequent buyers of the DellCo microprocessors form combining them with non-DellCo components and selling them (as Vendors did)? Submit your new grant provision. 
    • 另外,在學期末會有另一個小組報告,是將同學們拆成兩個公司,進行授權談判協商。但小組討論的話就很看組員的個性了。有些就是想應付的,對方開什麼條件都好;有些就是很認真,各種堅持公司利益,然後僵持不下害大家都很尷尬。
  • (4). 心得:
    • 一定要上!另外,學期中有約幾次跟老師討論授權條款的寫法,他也是非常熱心的給予意見。

3. Litigation Strategies for Protection of Technology LAW (P548) 3 credits

  • (1). 授課老師:Paul Meiklejohn 
  • (2). 教材:Patent Litigation & Strategy (5e 17) by Kimberly Moore, Timothy Holbrook 大約 US$230 這本書是被老師當作工具書來使用,又厚又重,很扎實!
  • (3). 課程內容:
    • 會從 Jurisdiction 和 Venue 開始教起,這個部分是我感覺到比較困難的部分。美國的法院有許多種,管轄權的部分,當初在上課時有些跟不上。
    • 再來會提到美國獨特的 Discovery 程序、請求項解釋、Markman 程序以及事前審理。另外,老師有播一個有趣的Deposition影片(連結)(如果你有意就讀,不想被雷的話就留在課堂上看,然後跟老師討論吧!哈哈XD)
    • 老師會在課堂一開始複習上次的上課內容,然後請同學回答,有點小小的壓力~
    • 最後是以考試作為成績結算,一次定生死。老師會準備考古題讓大家練習和討論,我印象中考試仍有些難度。
    • 可能會請一兩位所內的律師來演講,說明設計專利的訴訟實務。
  • (4). 心得:
    • 我一開始覺得老師好像是笑面虎,還好後來成績出現後還可以接受哈哈。有次我在課後花了大概 30 分鐘再跟老師討論均等論的問題,老師還真的是不疾不徐地跟我解釋和討論,而且還不時會再問我有搞懂了嗎?總體來說,課程閱讀量超高,加上這學期有五門課,我有時候只能放推本課的閱讀…。(被Drafting License壓縮到時間)
    • 不過,這門課也是學習到很多,也是推薦!習慣老師的上課方式後,覺得他還滿可愛的哈哈

4. Patent Prosecution and Counseling Practicum (P551) 4 credits

  • (1). 授課老師:Candice DecaireAndrew Serafini
  • (2). 教材:投影片
  • (3). 課程內容:
    • 這門課跟上學期的 Patent prosecution 比起來更仔細地說明了各種撰寫上應該注意到的細節,像是均等論對撰寫請求項的影響、請求項解釋等。另外,講師們的事務所有提供一些實習、實作的機會,也可以爭取看看,不過由於都是生技醫藥居多我也就自行放棄了。
  • (4). 心得:
    • Andrew 這個律師可能有時候會感覺比較隨性,下課時間到了好像就急著回去,於是我就常常問他們各種問題,把他們拖住。相對來說Candice 人非常的親切,會盡力回答我每個問題。另外,這堂課是在早上一大早,有時候上課會打盹。(Candice 現在好像自己出來開業了,感覺不會再回學校任教。)

5. Trademark Practice (P590) 2 credits

  • (1). 授課老師:Chad Smith
  • (2). 教材:投影片
  • (3). 課程內容:
    • 這堂課只有每週一次,總共八次而已。課程會有五次作業,作業內容包含商標檢索、商標申請和商標答辯。老師是前商標審查官,經驗有十年以上,也是個律師。目前自己執業中。
  • (4). 心得:
    • 是個很重實務的課程。老師的上課風格我很喜歡,互動性高。由於是小班制,大家互動意願高。老師會批改每個同學的作業,附上評語,然後再給同學修正作業,再交一次作業。我畢業後有跟老師聯絡,委託他進行商標申請,但因為他都是獨立作業,費用會比較高一點。
    • 另外,我有詢問他台灣申請時策略和美國申請策略的各種不同,因為美國是先使用主義與註冊主義並行,在選擇上也有所差異。
    • 雖然只有短短八堂課,從他身上學到的東西還不少,可以挖很多美國實務資訊~

6. Spring Quarter 小結:

收穫滿滿的一個學期!本學期是我覺得最爽的一學期,各種扎實的課程完全一掃冬季的陰霾…(這樣講好像太誇張)

學期結束之後就是畢業典禮了,畢業典禮一定要參加感受一下,一年只有一次。就參加一下吧!

⬆︎回到目次


(四)、 2020 Autumn 

這學期只修了著作權法,其餘時間留給準備專利代理人考試,還有出遊。

1. Copyright Law (P507) 3 credits

  • (1). 授課老師:Steven P. Tapia
  • (2). 教材:免費的電子書版本! Fromer & Sprigman, COPYRIGHT LAW: CASES AND MATERIALS (V1.0 [June 14, 2019]) [available as a free PDF ]
  • (3). 課程內容:
    • 由於老師使用了新的課本,他自己也沒有用過這本書教課,結果就是我們被當作白老鼠了…。有些選讀的判決老師不是很喜歡,教起來會讓同學感到混亂。但好處就是課本很便宜,然後電子版是免費。不過,該上的著作權觀念還是有得到。
    • 最後的學期成績是用8小時的回家考試一次定生死。
  • (4). 心得:
    • 我在下課時間問很多問題,像是「創作的知名度」與「著作權保護程度」的影響,在某些案例中確實令人感到頭痛。另外,當然合理使用是最受討論的部分,關於合理使用,老師推薦我們看這部 RiP!: A Remix Manifesto,裡面大力反對著作權法對於音樂財團過度保護,強烈抨擊現有著作權制度,力倡創用授權的使用。這是一部有趣的紀錄片,讓人重新省思「著作權保護」和「公共利益」之間的關係。是否司法過於偏頗權利人?是否法律制度需要再修正?

2. 同時間準備OPT和美國專利代理人考試:

準備OPT的部分,可以參考各種網友的心得;準備專利代理考試可以參考我的文章: US Patent Agent 美國專利代理人考試—圖文申請流程及考試心得

3. 2020 Autumn Quarter 小結:

這學期是「準備回台灣」和「結束美國生活」心情。遇到武漢肺炎後 … 當時就心想,發生在美國一定會很嚴重,所以在匆忙之下,通過美代後就訂了機票回台灣了。

⬆︎回到目次

參、總結

對於華盛頓大學的法律教育,我可以感受到許多美式熱情。從開學第一天的始業式到畢業典禮,各種細節和感受真的與台灣有所不同。然而,這並沒有好壞之別,是純粹文化體驗上的不同。始業式上,提到華盛頓州幾乎沒有監視攝影機,請大家一定要管好自身財物,或是請大家閉眼睛冥想,思考來這裡唸書的初衷是什麼;畢業典禮上,開場先來個五分鐘的鼓掌,慶祝畢業生進場,搭配各種歡呼尖叫,還以為在音樂會閉幕。

有些文化差異,要自己主動參加各種活動或積極參與,才能更深刻體會。我常提醒自己,別把全部心思放在課業。

「如果只是為了學歷而來,可能會錯失許多體驗當地人文的機會。」

像是:去教授超級大房子參加「超美式的交誼派對」,訪客都到齊後,教授用叉子敲高腳杯來個簡短的 Opening speech;去酒吧見識各種外國人「沒有對拍」、「純享受音樂的扭動」、爬山見識到「短袖出現在不對的季節」、「怎麼會有人在雪地晚上八點才從登山口上山 Backpacking 去露營」;派對中竟然是「一群律師穿著希臘羅馬服在尬馬力歐賽車」。有各種不同文化的衝擊,是無法在台灣文化中體驗到的,這些才是「留學」珍貴的回憶。

我在此之前,沒有踏過美國本土,其實一開始並沒有對「留學」非常嚮往,但在這一年半之後,體驗了大大小小的事情,我不會後悔出國留學的決定。我很幸運能有機會出國唸書,一生中也「可能」只有這次機會可以出國唸書,取得學歷真的不難。書可以自己讀,判決可以自己念。然而,人在國外,有些體驗是只有在「當下」才能體會的吧。

以個人或公司名義申請專利的差異? 3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授權條款臺灣3.0版
本著作採「創用CC」之授權模式,僅限於非營利、禁止改作且標示著作人姓名之條件下,得利用本著作。


Author

楊杰凱 專利師
2020.04.30

總承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總承會計師事務所|主持專利師|商標代理人|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管理學系|清大創新創業學分學程|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接受新事物,突破舒適圈。主要提供公司成立及智財服務,從工商登記、商標設計、商標申請到專利申請。“Stay positive. Work hard. Make it happen.”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Powered by WordPress.com.

Up ↑